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创造了一些独特的节令食品。如蜀人用麦草捣汁做青粉团,用乌桕汁染乌饭做糕;北京人用香椿芽拌面筋、用嫩柳叶拌豆腐;江南人家要用荠菜做馄饨过节;绍兴人要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成黄花青果糕在扫墓时作供物。 江浙一带习惯吃青团,是用新鲜艾草或雀麦草汁和着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制成的。油绿如玉的青团,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
在我国一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99健康网专家称,吃鸡蛋,是源于古代的上祀节。人们为婚育求子,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他们来到河边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剥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现在清明节吃鸡蛋象征圆圆满满。在农村的一些地区,还有儿童之间"撞鸡蛋"的习俗。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义,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吴门竹枝词》所云“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中的“青团”就是著名的寒食食品。它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然后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成团子,以糖豆沙为馅心。团坯制好后,入笼蒸熟,出笼时在团子表面刷一层菜油。这样做成的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不仅是时令食品,更是祭祀祖先时的必备食品。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也是一种著名的寒食食品。今天,馓子仍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但已不再是单纯的节令食品了,而且流行于各地的馓子也有许多差异。比如,北方的馓子以麦面为主,形状大方洒脱;南方的馓子以米面为主料,精巧细致;少数民族地区的馓子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
纳西族和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在我国陕北榆林和延安等地至今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习俗,比如节前家家要蒸“子推馍”(“介之推”亦作“介子推”)。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至500克,用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蒸出来栩栩如生,犹如艺术珍品。这种“子推馍”是专给男人吃的,大概是因为人们希望男人们都要有介之推那样的英雄气概吧。晋南地区蒸的大馍中多夹有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子孙多福”之意。
- 上一篇:清明寒食日 美食大汇萃
- 下一篇:24节气之清明节五大应季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