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电脑族应喝的春季养生茶
初春时节,常常是热几天冷几天。即使是某一个晴日,也是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早晚和夜间气温较低,尤其是凌晨4—5时,气温降至最低值,比中午时分要低10℃以上,温度的变化幅度过大,对人体健康是有影响的,常常会诱发和加重一些慢性病症。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温、热、凉、寒的变化,改变着人体腑脏、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功能。一些慢性病患者,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每逢初春季节,随着外界环境变化,体内某些变化也相对剧烈,如血液中酸度增加,静脉中高浓度胆固醇和糖的流动加快,特别是保持人体恒温的下丘脑对初春多变气候的应变能力,至少需要几个星期才能真正调节配合好。这样,正常人也会感到不适,而有慢性病灶的人则容易发病,精神病、肺心病、气管炎、胆石症等病都有发作和加重的可能。
初春时节,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与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不断交锋,此消彼长,有风的日子特别多,从而导致空气中的正负离子比例破坏,可引起气候敏感者血液中激素大大增加,体内产生过多肾上腺素,使得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困乏疲劳,有人称之为“肾上腺综合症”。“邪风”对疾病及由精神错乱导致的犯罪、交通事故有促进作用。初春的风速较大,风向变化频繁,从而给各种病毒带来可乘之机,风沙阵阵,花粉飘飘,荨麻疹、过敏性皮炎、鼻炎及眼疾患者会大大增多,哮喘病患者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支气管处于“高反应状态”,也会出现症状。
所以,在多风、冷暖不定的初春时节,应该特别关注天气及其变化,尤其是慢性病患者,要“以变应变”,安排好衣食住行,防止寒气、湿气的侵入,平时也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
- 上一篇:电脑族应喝的春季养生茶
- 下一篇:春季慢性病复发饮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