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养生的季节,那么你知道春季如何养生会让健康有保证吗?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四季之始,春季饮食打好基础,对一年的健康都有重要作用。专家提醒,春季饮食注意以下几点:
“多主少副”
即多吃主食,少吃副食。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气温变化反复无常,人体免疫力和防御功能极易下降,诱发一些春季常见的疾病。此时可以多吃些主食,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既经济又能直接转化成热量,提供身体基本所需。此外,春季应注重调养脾胃,而米饭同菜中的大鱼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能很好地保护肠胃。
“多菜少果”
即多吃蔬菜,少吃水果。春季以养肝为主,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有疏通血管和肠道的特殊功能,肝和心都喜欢它,蔬菜能帮助肝脏尽快实现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若缺少它,肝脏代谢就差。少吃水果并不是说不吃水果,而是要适量地吃。春天气温回暖,人们爱多吃酸甜的水果来解渴。但水果含有较多果酸,属生冷食物,吃多了容易伤害脾胃。
“多奶少肉”
即多喝奶类,少吃肉类。春季是万物复苏、阳气生发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牛奶是全营养食品,春天多喝奶能满足人体生长、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是各类人群春季养生的首选佳品。肉类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容易发胖,诱发“三高”等富贵病。
“多水少油”
季节更替带来多风、干燥的气候,加剧了身体水分的流失。头痛、便秘、体重增加等症状都是因春燥上火所致。最简单的排毒方法就是多喝水。每天清晨起来,喝点蜂蜜水,将有助于清洗肠道,排毒祛火。
“多彩少单”
即多吃五颜六色的食物,少吃颜色和口味单调的食物。在人体中,五脏各有所爱,如心爱红、苦;肝爱绿、酸;肾爱黑、咸;肺爱辣、白;脾爱黄、甜。人们在饮食中,应当照顾到各脏器的爱好。
如何预防春困发生?
春天来了,人体细胞增强了活力,新陈代谢日趋旺盛,体表毛孔舒展,腠理疏松,血管变软,末梢毛细血管的供血量增加,而流入大脑微血管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抑制性功能相对增强,于是出现了懒洋洋的感觉,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的“春困”,这是季节变化的结果。
“春困”不是病,是人体对春季气候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完全属于生理现象,但我们却不可松懈对之。一些年长的人,由于阳气回升太过,他们会感到精神萎靡,身体倦怠,易导致旧病复发。怎样克服“春困?”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从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遵守春季养生原则,做到起居劳作,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使精神、情志、气血亦如春天的自然阳气,舒展畅达,生机勃发。
在起居方面:宜早卧早起,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足够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还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新鲜流通。春天若紧闭门窗,则室内空气不流通,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会助长“春困”的发生。
在锻炼方面:要做到清晨早起,松解衣扣,散披头发,放松形体,信步漫行。同时选择轻柔舒缓的活动项目,如打太极拳、慢跑、做体操等,以活动关节,舒展肢体,使郁滞宣通,气血疏利,阳气升发。另外,可出户旅游,眺园林之春光,观山河之奇秀,纳六气之甘清,以畅生机。切不可因“春困”而久卧,须知久卧则伤气。
在饮食方面: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春困”与人体蛋白质缺少、机体处于偏酸环境和维生素摄入不足有关,因此“春困”时调理饮食应注意三项原则: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适当增加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猪肝、鸡肉、花生等食物,以保证人体优质蛋白质的需要。多食碱性食物中和体内酸性产物,消除疲劳。蔬菜中含碱量较多,而菠菜、荠菜、香椿、韭菜等都为春季佳蔬。多食蔬菜和水果,既能改善机体的偏酸环境,又能使人体经常处于酸碱平衡状态;对改善“春困”现象非常理想。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如维生素 C有制造细胞间粘连物质的作用,对人体细胞的修补和增长很有帮助; B族维生素有防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除精神紧张的作用。所以,多食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和蔬菜,对解除“春困”有着积极的作用。
科学研究显示:人的寿命长短与能否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有密切关系。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早就提出“起居有常”的养生原则,认为起卧有常,能调养神气,使人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起卧无常,日久必致神气受伤,精神萎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头痛、感冒、失眠等现象,并导致早衰而缩短寿命。为了适应这种生理变化,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在庭院中舒展形体,或外出漫步游览,让身体沐浴在春光之中,呼吸新鲜空气,以顺应阳气生发的自然规律,便能够有效地克服春天的困乏,让机体充满生命的活力。
- 上一篇:春季养胃要注意7大项
- 下一篇:春季艾灸赶走“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