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关注过身体发出的一些微妙信号?泌尿系统疾病在悄然来袭时,往往会通过各种症状向我们传递“危险”信息。从日常的排尿变化到身体的局部不适,这些症状都可能是泌尿系统健康出现问题的标志。无论是肾脏、输尿管、膀胱还是尿道,任何一个部位的病变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症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泌尿系统疾病症状的神秘面纱,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知和警惕。
排尿异常症状
尿频:这是泌尿系统疾病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若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就可能是尿频症状。比如,膀胱炎患者由于膀胱黏膜受到炎症刺激,膀胱容量减小,会频繁产生尿意。另外,前列腺增生也会导致尿频,尤其是夜间尿频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增生的前列腺会压迫尿道,使膀胱出口受阻,膀胱残余尿量增加,从而引起排尿次数增多。
尿急:指的是突然有强烈的尿意,且难以控制。尿道炎患者的尿道黏膜处于炎症状态,敏感性增加,稍有尿液刺激就会产生强烈的排尿冲动,出现尿急症状。还有神经源性膀胱,由于神经系统的病变影响了膀胱的正常功能,也会导致尿急。
尿痛:排尿时尿道或周边部位感到疼痛。这通常是泌尿系统感染的典型表现,如肾盂肾炎、尿道炎等。炎症导致尿道黏膜或膀胱黏膜受损,在尿液通过时产生刺激,引发疼痛。疼痛的性质多样,可能是刺痛、灼痛或胀痛等。
尿液性状改变
血尿:尿液中含有血液,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这可能是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疾病导致。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划破黏膜,引起出血。肿瘤生长过程中,组织破溃也会导致出血混入尿液。镜下血尿则需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受损,红细胞漏出到尿液中。
蛋白尿:正常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少,当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尿常规检查时可检测出蛋白尿。这往往提示肾脏可能存在问题,如肾病综合征,肾脏的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蛋白质从血液中漏出到尿液中。长期的蛋白尿可能会对肾脏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
脓尿: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脓液,外观可呈浑浊状。常见于泌尿系统化脓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细菌在泌尿系统内繁殖,引发炎症反应,产生大量的脓细胞,混入尿液中形成脓尿。
局部疼痛症状
肾区疼痛:肾脏所在部位(脊柱两侧,第十二肋下缘)出现疼痛。肾结石患者在结石移动或嵌顿时,会引起肾绞痛,疼痛剧烈,呈阵发性,可沿输尿管向下腹部、腹股沟等部位放射。急性肾盂肾炎也会导致肾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下腹部疼痛:膀胱等下泌尿系统器官的病变常导致下腹部疼痛。膀胱炎患者在膀胱充盈或排尿时,下腹部疼痛可能会加剧。此外,盆腔疾病累及膀胱或尿道时,也可能引起下腹部疼痛。
其他症状
水肿:肾脏是调节体内水钠平衡的重要器官。当肾脏功能受损时,水钠潴留,可导致水肿。如肾小球肾炎患者,早期可能表现为眼睑和颜面部水肿,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下肢甚至全身水肿。
发热:泌尿系统的严重感染,如肾盂肾炎,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发热。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同时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
结语
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丰富多样。排尿方面,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异常表现;尿液性状上,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脓尿等改变;局部疼痛症状包括肾区疼痛和下腹部疼痛;此外,还可能伴随水肿、发热等其他症状。当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护泌尿系统的健康,维护身体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