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突然摸到肛门口多了一个小肉疙瘩,会非常慌张。其实这类情况很常见,常见的原因包括外痔、哨兵痔、肛门乳头瘤、肛周皮赘等。绝大多数都属于良性病变,只要处理得当,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当然,如果疙瘩变大、疼痛、流脓或伴随其他症状,就要尽早就医了。
下面就来说说几种可能的情况,以及每种情况该怎么办。
1. 外痔:最常见的“肉疙瘩”来源
外痔是肛门口最容易摸到的肉疙瘩之一,尤其是排便用力后,肛门静脉曲张形成突起。外痔初期可能是软的,后期若形成血栓,变成硬硬的一团,会有明显的肿胀和疼痛。
应对方法:
轻微的外痔可以靠饮食清淡、避免久坐、保持大便通畅来缓解。严重时可以使用痔疮药膏,或者考虑微创治疗。
2. 哨兵痔:肛裂引起的“守卫疙瘩”
如果你有肛裂史,裂口长期刺激肛门皮肤,就会在出口处形成一个小肉赘,这就叫“哨兵痔”,也被称为“肛裂伴随的皮赘”。
应对方法:
如果哨兵痔不大、不疼,可以暂时不管。但如果影响排便、反复感染或心理上难以接受,可以考虑通过手术切除。
3. 肛门乳头瘤:肛内“长出来”的小突起
肛门乳头瘤多是因长期便秘、肛门压力过大导致肛内突起,长时间刺激后外露,看起来像个小肉疙瘩。
应对方法:
通常没有疼痛感。如果经常有异物感或伴随便血,应检查是否存在其他问题。手术切除是常见的处理方式。
4. 肛周皮赘:手术或发炎后的“皮肤标签”
有些人做过痔疮手术或经历过肛周感染、脓肿,术后伤口愈合时会留下软软的皮赘。它不是肿瘤,也不会发展为癌症,但有些人会觉得不舒服或卫生不便。
应对方法:
如果没有症状,可以不做处理。影响生活质量时可以做小手术切除。
5. 尖锐湿疣:一定要警惕的性传播疾病
肛门周围长出菜花状、鸡冠状的小肉疙瘩,容易误认为普通痔疮,但如果是多个、颜色发白或表面粗糙,要高度怀疑是尖锐湿疣。这是由HPV病毒感染引起的,属于性传播疾病。
应对方法:
需要专业治疗,如冷冻、激光或药物。还需进行HPV相关检查并避免传染他人。
6. 良性肿物或皮肤病变:也不能完全排除
虽然不常见,但也有可能是肛门处的皮肤囊肿、脂肪瘤或其他良性肿块。这类疙瘩通常不会伴随疼痛,质地可能柔软或有弹性。
应对方法:
建议到医院检查,确定性质后决定是否手术切除。尤其是长时间存在、逐渐变大、颜色异常的疙瘩,更需要引起重视。
7. 肛瘘口或肛周脓肿后遗留的疙瘩
肛周脓肿破溃或引流后,局部愈合过程中可能留下一些硬结或瘘管口,也表现为一个小疙瘩。
应对方法:
这类情况建议复查肛门镜或MRI等影像,排查是否存在未愈的肛瘘。
结语:
肛门口突然出现一个肉疙瘩,虽然看着吓人,但多半是良性的。痔疮、皮赘、哨兵痔这些都是日常常见问题,关键是要观察有没有疼痛、流脓、出血等症状。如果疙瘩持续存在、变化快或者伴有其他异常感受,最好还是去医院肛肠科看看,不要自己硬扛或者乱用药。身体的小变化往往是健康的信号,别怕看、别拖延,早发现早处理才是最稳妥的方式。你最近有注意到肛门健康问题了吗?
- 上一篇:肛门旁边长个硬疙瘩是怎么回事
- 下一篇:肛门边上长一个肿包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