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是反映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当体温处于37.1-37.5℃的低烧范围时,很多人可能并未将其放在心上。然而,这看似不起眼的低烧,有可能与一些慢性疾病相关联。究竟在这种低烧状态下,我们需要警惕什么呢?下面为大家详细解读。
警惕慢性感染
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持续的低烧。例如,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感染人体后,除了低烧外,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乏力、盗汗等症状。此外,慢性肾盂肾炎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更易患病。肾脏的慢性炎症可引起间断或持续的低烧,同时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还有慢性盆腔炎,在女性群体中较为多发,炎症的长期存在也会引发低烧,常伴有下腹部坠胀、疼痛以及白带异常等表现。
警惕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低烧的常见原因之一。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关节组织,除了低烧,还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症状明显,活动后有所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更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低烧往往伴随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痛、蛋白尿等多种症状。干燥综合征则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除了低烧,还会有口干、眼干等不适症状。
警惕恶性肿瘤
某些恶性肿瘤也可能引发低烧。比如白血病,异常的白细胞在骨髓等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影响正常造血功能,患者常有低烧、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此外,肝癌、肺癌等实体肿瘤在发展过程中,肿瘤组织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可引起机体发热,通常为低热,同时可能伴有体重下降、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警惕功能性低热
除了上述器质性病变,还有功能性低热的情况。神经功能性低热较为常见,多见于青年女性,体温一般波动在37.2-37.5℃之间,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心悸、失眠、多汗等,且体温易受情绪、环境等因素影响。夏季低热也属于功能性低热的一种,在炎热的夏季,体温可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入秋后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
结语
低烧37.1-37.5℃时,我们需要警惕慢性感染,如肺结核、慢性肾盂肾炎、慢性盆腔炎等;警惕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警惕恶性肿瘤,例如白血病、肝癌、肺癌等;还需警惕功能性低热,包括神经功能性低热和夏季低热等情况。当出现持续低烧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