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高温仿佛是一场无形的挑战,而中暑就像是其中的“隐藏关卡”。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中暑而遭受身体的折磨,甚至危及生命。你是否好奇自己为何会中暑?又有哪些因素会增加中暑的风险?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中暑背后的神秘面纱。
中暑的成因
中暑,本质上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失衡的结果。当外界气温过高,尤其是超过32℃,湿度又较大时,人体主要通过出汗来散热。然而,如果空气湿度太大,汗液蒸发就会受阻,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积存在体内,就容易引发中暑。此外,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太阳的辐射热会直接作用于人体,使体温迅速升高,也是中暑的重要原因。
高风险因素
1.高温环境作业者:像建筑工人、交警、快递员等,他们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的户外环境中,工作强度大,出汗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中暑风险极高。
2.年老体弱人群: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同时,一些老年人可能还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对高温的耐受性,增加中暑几率。
3.儿童和婴幼儿: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散热功能较弱。在高温环境下,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中暑。而且,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家长如果没有及时察觉,后果可能较为严重。
4.肥胖人群:肥胖者体内脂肪较多,而脂肪具有隔热作用,不利于散热。同时,肥胖者的代谢率相对较高,产热较多,在高温环境下更易中暑。
5.饮酒者:饮酒后,酒精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导致血管扩张,散热加快,但同时也会增加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而且,饮酒后人体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下降,可能忽视中暑的早期症状,延误治疗。
相关拓展知识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口渴、多汗、乏力、头晕等;轻症中暑除了上述症状外,还会有体温升高(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等;重症中暑则更为严重,可能出现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热射病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
预防中暑,关键在于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等。一旦发现有人中暑,应迅速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并及时送医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咨询。
- 上一篇:中暑有哪些症状?识别中暑的关键症状
- 下一篇:中暑吃什么?中暑后的饮食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