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 保健 > 人群保健 > 儿童保健 > 正文
中医如何按摩保健有益宝宝健康

2013-07-24 12:49来源:99健康网

导语
宝宝的健康离不开日常的保健。中医怎么按摩有益宝宝健康呢?

  幼儿的常见病, 以“ 停食” 、“ 上火”、“着凉”比较常见。表现主要是宝宝不爱吃饭、经常性便秘、烦躁哭闹等;从面色上看,会发现宝宝面色发暗、口周发青、头发稀黄或打绺儿,再有就是换季的时候容易生病。

  停食简单地说就是吃多了,宝宝的消化系统尚处在逐渐完善的过程当中,如果饮食不知节制,就会导致饮食积滞,内热蓄积、甚至厌食腹泻,这就是常说的“积食”或“停食”。再有,宝宝都比较活泼好动,常听妈妈们说自己的宝宝“一刻都不闲着”,爱玩多动的天性,再加上幼儿皮肤细薄、腠理疏松,一动就会“满身是汗”,而出汗时毛孔张开,若是此时感受风寒,又恰逢内热较盛之时,就非常容易感冒,甚至发烧。对于这样的病症,无论是西医治疗还是中医调治,宝宝都不免遭受一些痛苦。

  因此,日常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平时注意调理,类似的小病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种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三分饥”是指不要吃得过饱。因为现在生活条件较好,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会给孩子吃各种各样高营养的食物,生怕孩子营养不全面,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会积食生热;另外,以中国人的体质而言,较适合食用五谷及蔬菜,而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吃得过多,超过了人体的消化能力,会导致胃肠过满,令消化系统长期处于过大的压力之下,久而久之会伤元气。

  “三分寒”是指幼儿新陈代谢快,如果穿得太多,捂得太严实的话,身体里的热量散不出来,会容易加重内热,而适当穿少一些,可以锻炼宝宝的御寒能力。

  补充一点就是,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购买进口的水果,或是家里常常食用反季蔬菜,认为它们口感新鲜、味道好,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样的吃法也是不太健康的。中医常讲要“按时进补”。所谓按时进补,就是按照自然的时令,食用当地、当季的食品,提倡“冬温热、夏清凉”的饮食方式。食用进口或反季食品时,往往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如在冬天食用热带的水果,这种水果可能非常适合当地人,因为那里气候炎热,而在寒冷的季节里食用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饮食之外,在日常保健的时候,家长可以试着给宝宝做做中式按摩。方法如下:

  按摩方式一:摩腹

  对于常常消化不良、容易积食的宝宝,家长可以采用“摩腹”的手法。方法是:妈妈面向宝宝,以宝宝的肚脐为圆心, 用手掌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进行按摩, 每次1 0 0圈。按摩的时候要注意妈妈的手掌要以温暖、柔软为宜, 可在手上涂一些性质温和的润肤露,干燥的季节,也可以在宝宝的腹部适量涂一些润肤露,以免因皮肤干燥而引起搔痒。

  需要注意的是, 顺时针和逆时针摩腹的功效是不同的:宝宝经常便秘,或是两三天才大便一次时,要采用顺时针的手法,每天按摩100圈-300圈;如果宝宝有腹泻的倾向,每日大便次数为3次左右时,要采用逆时针的手法,按摩次数为100圈起。

  按摩方式二:头部按摩

  现代化生活离不开电视、电脑,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甚至是婴幼儿时期就接触到这些东西,但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讲,电视里面的一些内容往往过于刺激,因此还是不要让小宝宝过多、过早地接触。

  常给宝宝做一做头部按摩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对于睡眠不规律、容易夜啼的宝宝,妈妈可采用头部按摩的方法。按摩的部位为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囱门的后面一点,是两耳角直上的连线中点,也可以从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来取此穴。按摩的次数为每次50100次,用手指在此部位轻轻打圈按摩即可。要注意这种按摩只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前囟未完全闭合的宝宝不适宜。

  为宝宝接摩“太阳穴”也能起到安神、缓解头痛、防治感冒的功效。手法同上。

  按摩方式三:捏脊

  捏脊也叫“捏积”,“脊”是指部位而言,而“积”是指症状而言的。捏脊疗法对于各种体质的幼儿都比较适合,它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进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对消化道、呼吸道的保健功效尤为明显。捏脊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该部分的捏拿捻动,起到保健防病的效果。

  具体的方法是,让宝宝俯卧在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妈妈用双手拇指的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向上捏起皮肤,同时沿着脊柱自下而上,向颈部方向捻动,由臀裂直至颈部大椎穴。

  一般要捏3次左右,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捏到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目的在于加大刺激量。捏脊在早上及晚上进行疗效较好。妈妈要注意手部保持温暖,手法尽量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均等,捏到中途最好不要停止。每次捏的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捏脊疗法适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过小的宝宝则不适合此方法。

  另外,如果宝宝背部的皮肤有损伤,或是宝宝生病时,家人也不要给捏脊。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按摩的方法非常复杂,远远不止这些。爸爸妈妈如果感兴趣,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了解。但在宝宝生病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科诊治,千万不要自行处理,以免贻误病情。对于较为复杂的推拿手法,最好还是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因为自行操作往往不易掌握。

(责任编辑:实习刘素玲)

标签阅读:
注意事项
  • 我都42岁了,感觉自己胸型不好看,如何让胸部饱满挺拔?

    对于出现以上问题的女性,建议在饮食上多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淀粉这些,还有木瓜、猪脚等有利于脂肪生长的。比如:木瓜、鱼、肉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牛奶,都有助于丰胸。黄豆、花生、杏仁、桃仁、芝麻等食物都能起到健胸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多吃。橘子、葡萄、柚子以及番茄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能防止胸部变形,可多吃点。芹菜、核桃、红 腰豆等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在生活里可以使用如Stwics丝蜜思的丰胸仪仪器防止下垂,做到饮食和按摩双结合改善以上症状。

  • 哺乳期后胸部出现了严重下垂,不是很美观,胸下垂怎么解决??

    一般哺乳期女性已经在饮食上会注意补充营养,此时辅助一些按摩手段如使用stwics恒负压丰胸仪可以更好的改善、预防乳房下垂,对于已经下垂的胸部也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效果。

  • 我才30岁,感觉最近我胸部下垂比较严重,怎么样才能够改善呢??

    避免乳房下垂的关键在于预防,乳房下垂者更应引起足够重视。1、当乳房发育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乳房卫生保健,防止乳房被撞击、挤压。2、注意睡眠姿势,不宜俯卧,提倡仰卧。3、经常做一些符合健康要求的乳房推托按摩,或使用stwics恒负压丰胸仪按摩改善下垂。4、适当做倒立体位,或经常做头低位的锻炼动作。平日可以合理的补充营养,多吃一些含有胶原蛋白的食物。

  • 恒负压丰胸技术安全吗?

    一般是利用智能主机在罩杯内形成负压并进行控制,使得乳房受到均匀、柔和、持续的牵引,促使乳房软组织增生,多余脂肪聚拢,从而使促使乳房增大和挺拔。

  • 恒负压真的能丰胸么?做自体的话有没有必要用啊?

    过度的负压反而会破坏细胞壁和蛋白激酶,使得细胞停止生长从而凋亡。至于提到的自体,手术后用和不用根据个人需求,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别。

  • 胸部干瘪没有弹性有点蔫皮现象,要怎么改善调整呢?

    如果在饮食上也无法得到缓解,那么可以尝试一些物理按摩手段来试着缓解,通过stwics等恒负压丰胸仪方式改善,刺激乳房细胞促进血液循环,让胸部呈现饱满,达到丰胸的效果。 如以上均无效果建议还是就医治疗。

  • 26岁营养不良胸部很平自卑怎么办?

    青春期的营养不良导致的发育不良会影响到胸部的变化,成年之后如果存在胸部扁平的情况除了在膳食营养上做补充外,可以适当尝试外界物理按摩手段,使用恒负压Stwics美胸仪进行保养,平时可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状况。

  • 我的胸部下垂加外扩,还严重缩水,身材都变了,很焦虑,怎么办呢?

    首先可以从减肥开始,少吃多餐,管住嘴迈开腿,每天坚持运动,锻炼到身体各个肢体,想要胸部饱满,可在进行胸部锻炼之后使用stwics恒负压美胸进行增胸,多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淀粉这些,还有?木瓜、猪脚等有利于脂肪生长的,保持自己的营养均衡。

Q恒负压真的能丰胸么?做自体的话有没有必要用啊?

林煌主任医师

A

过度的负压反而会破坏细胞壁和蛋白激酶,使得细胞停止生长从而凋亡。至于提到的自体,手术后用和不用根据个人需求,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别。...[详细]

Q胸部干瘪没有弹性有点蔫皮现象,要怎么改善调整呢?

林煌主任医师

A

如果在饮食上也无法得到缓解,那么可以尝试一些物理按摩手段来试着缓解,通过stwics等恒负压丰胸仪方式改善,刺激乳房细胞促进血液循环,让胸部呈现饱满,达到丰胸的效果。 如以上均无效果建议还是就医治疗。...[详细]

Q26岁营养不良胸部很平自卑怎么办?

林煌主任医师

A

青春期的营养不良导致的发育不良会影响到胸部的变化,成年之后如果存在胸部扁平的情况除了在膳食营养上做补充外,可以适当尝试外界物理按摩手段,使用恒负压Stwics美胸仪进行保养,平时可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状况。...[详细]

Q我的胸部下垂加外扩,还严重缩水,身材都变了,很焦虑,怎么办呢?

林煌主任医师

A

首先可以从减肥开始,少吃多餐,管住嘴迈开腿,每天坚持运动,锻炼到身体各个肢体,想要胸部饱满,可在进行胸部锻炼之后使用stwics恒负压美胸进行增胸,多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淀粉这些,还有?木瓜、猪脚等有利于脂肪生长的,保持自己的营养均衡。...[详细]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