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流脑”的主要症状
轻型“流脑”只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咽痛、咳嗽或轻度发热等症状。典型的“流脑”则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并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脑脊液及血培养均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生长
预防方法:
(一)早期发现病人 就地进行呼吸道隔离和治疗,做好疫情报告工作。病人须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日,但不少于发病后7日。加强对疫情单位和地区的疫情监视,接触者医学观察7日;对上感、鼻咽炎、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的疑病似病人均应给予足量的磺胺嘧啶治疗,疗程5天。
(二)菌苗预防 我国普遍采用A群夹膜多糖菌苗预防接种,保护率达90%以上,副作用少。流行前皮下注射1次,剂量为25~50mμg,接种后5~7天出现抗体,二周后达到高峰。国外制备A群,C群或A~C群双价高分子量多糖菌苗,一次皮下注射50μg后可获得杀菌抗体,使发病率减少90%。但B群菌苗迄今尚未研制成功。
(三)药物预防 国内仍采取磺胺药作预防。对于某些有本病流行的机构团体或与患者密切接触者,成人每日2g,儿童75~100mg/k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共3日。有人主张在耐磺胺药地区口服利福平,成人0.6g/日,儿童10mg/kg/日,连服2天。利福平预防作用好,但易产生耐药性。也有主张利福平与二甲胺四环素合用,可使带菌率降至零。其次可用2~3%黄连素、0.3%呋喃西林液,1:3000杜米芬,0.25%氯霉素液滴鼻或喷喉。每日2次,连3日。亦有人主张对A群流脑密切接触者,可采用头孢噻肟三嗪一次肌注射。方法简便,效果优于利福平。
(四)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工作 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减少大型集合和大的集体活动,居室开窗通风,个人应勤晒衣服,多晒太阳避免到拥挤公共场所。
预防“流脑”主要有下面几点:
⒈早期发现病人,早确诊,早报告,就地隔离、治疗。
⒉流脑病菌对日光、干燥、寒冷、湿热及消毒剂耐受力很差,所以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的清洁,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⒊不要带孩子到病人家去串门,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如商店、影剧院、公园等游玩;如非去不可,应戴上口罩。
⒋在流行病高峰季节里,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咽喉肿痛、头痛、呕吐、精神不好、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⒌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感冒时病人抵抗力会降低,容易受到流脑病菌的袭击而发病。因此,要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在剧烈运动或从事劳动后,应及时把汗水擦干,穿好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对儿童更应留意这个问题。
⒍在每顿进餐时,可吃上几瓣生大蒜,这样可以杀死口腔中的病菌。饭后盐水漱口,也有利于预防“流脑”的发生。
温馨提示:对许多婴幼儿来说,患了流脑后,病情变化迅速,症状可以不典型或分期不明显,严重者还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做好流脑的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 上一篇:春季预防猩红热应怎么做
- 下一篇:春季预防感冒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