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呼吸科,总能看到许多患者拿着雾化器进行治疗。雾化吸入作为一种便捷的给药方式,为众多呼吸道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家对于雾化时的吸入方式却存在诸多疑问。到底是通过鼻子吸入还是嘴巴吸入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科学依据?让我们一探究竟。
用鼻子吸还是用嘴吸?
一般来说,建议用嘴吸入。这是因为鼻腔的结构相对复杂,存在鼻毛、鼻甲、鼻道等,药物颗粒在经过鼻腔时,容易被这些结构阻挡和吸附,导致进入肺部的药物剂量减少,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而口腔相对较为直接和宽敞,用嘴吸入可以使药物更顺畅地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提高药物的利用率。不过,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无法配合用嘴吸入的婴幼儿,也可以用鼻子吸入,但治疗效果可能会稍打折扣。
正确的雾化吸入方法
1.准备工作:在进行雾化前,先清洗双手,确保雾化器等设备清洁。按照说明书正确组装雾化器,并将医生开具的药物加入雾化器中。
2.吸入姿势:患者可采取端坐位、半卧位等舒适的姿势,保持上半身直立,这样有利于药物更好地进入肺部。
3.吸入过程:平静呼气后,将雾化器的吸嘴放入口中,紧闭口唇,缓慢而深长地吸气,使药物充分到达肺部。吸气后可屏气1-2秒,然后缓慢呼气。如此反复进行,直至雾化器中的药物全部用完。
4.结束后处理:雾化结束后,先取下雾化器,用清水漱口,减少药物在口腔和咽部的残留,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使用面罩进行雾化的患者,还需洗脸,以清除面部残留的药物。
相关拓展知识
1.适用疾病:雾化吸入适用于多种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炎、肺炎等。它可以缓解气道痉挛、减轻炎症、稀释痰液等。
2.药物类型:常用的雾化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混悬液等)、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等)。不同的药物针对不同的症状和疾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