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喝水稀释药物毒性
服用快克、百服宁等含解热镇痛成分的抗感冒药,或是使用芬必得等抗炎镇痛药的患者,如果病情需要大剂量或是长期服用,很可能会造成部分患者出现肾损害,此时就要通过多喝水来达到“稀释”毒性的作用。因此,用药期间一定要多喝水,不仅要用两百毫升温水送服,平时也要多喝水。
抗生素:治腹泻时喝点盐水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腹泻,服用这些药物时同样应多喝水。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因发烧、拉肚子造成体内缺水时,可在饮用水中加点盐,以补充体液以及血容量。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由于他们的生理性肾功能衰退或是发育不健全,更要减少用药、增加平时的饮水量。
抗结核病药:避免尿液形成结晶
氨基水杨酸、利福平等抗结核病药,很容易在尿液中析出结晶而损害肾脏,因此也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另外,用于治疗水痘、疱疹等阿昔洛韦之类的抗病毒药是经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药物排泄障碍会加重肾脏负担,严重的还会出现蛋白尿等症状,同样需要患者多喝水,以免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干吞药片当心长结石
有不少“忙人”为了省事,常常不喝水就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是非常危险的。这样做一方面可能会损伤食道,另一方面会因为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而影响药效,有些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
而与“干吞族”相反的人则喜欢将药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原因是怕吞不下药。也有不少家长怕孩子吃药时噎着,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给孩子服用,这样做不仅会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嘱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到,否则不宜这么做。
但在服用某些中成药时可能就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而为了加速产生药效,还可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烂,调成稀糊状后送服。
多药同服结果很意外
多药同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还会引起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麻烦。意外怀孕的原因也许不是漏服避孕药,而是在服用避孕药的同时服用了抗结核药物或防止脑溢血的药物,导致避孕药失效;抑郁症的症状得不到控制也不一定是药物疗效不好或个体差异,而是在服用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同时又服用了抗过敏药;导致治疗心脏病药物失效的原因可能是那些用来治疗咳嗽的甘草片;在补充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同时如果又补镁,那甲状腺素就白费了。
饮料送服药物很危险
牛奶、果汁、可乐等各种饮料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而且很危险。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和黄连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会加速药物溶解,损伤胃黏膜,重者可导致胃黏膜出血;送服氢氧化铝等碱性治胃痛药,会酸碱中和使药物完全失效;送服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则降低药物的溶解度,易引起尿路结石;若用茶送服治疗贫血的铁剂,茶中的单宁酸就会与铁结合,减弱疗效。
绿茶送服降压药更有效
虽说通常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水送服,但以下一些特殊情况用不同的汤水送药反而更有助于发挥药效:
●绿茶水送服降压、利尿的西药;
●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
●热姜汤送服藿香正气片、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
●热米粥送服调理脾胃的中成药。
中西药都有饮食禁忌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更因此丧命,不懂饮食禁忌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下面介绍一些常用药物服用期间需特别注意的饮食禁忌:
西柚汁:服用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期间忌喝西柚汁、忌吃含盐高的食物。因为西柚汁中的柚皮素可以影响肝脏中某些酶的作用,而此类酶恰与降血压和抗心绞痛药物的代谢有关。以治疗心绞痛药物非洛地平为例,一杯西柚汁就能让体内的血药浓度上升134%,相当于服了2倍多的药,明显过量,大大增加副作用。
酒:服用治头疼药物忌饮酒。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被转化成乙醛,再进一步转化成乙酸代谢掉。而治头疼的药物可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加重头痛症状。
香蕉:服用抗抑郁药、痢特灵、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忌吃奶酪、香蕉、油梨、豆浆、啤酒等含酪胺较多的食物。
甜食:服用苦味健胃药、助消化药、中药忌吃糖或甜食。因为苦味健胃药和助消化药主要通过刺激末梢神经,反射性分泌唾液、胃液等消化液,以达到助消化、促食欲的作用,糖或甜食会掩盖苦味、降低药效。
茶:服用钙补充剂忌食含草酸丰富的菠菜、茶、杏仁等。因草酸在小肠中会与钙结合,产生无法吸收的不可溶物质,在阻碍钙的吸收的同时还可能形成结石。
油脂:服用铁补充剂忌食过多动、植物油脂。因为油脂会抑制胃酸的分泌,不利于胃肠道对铁的吸收,削弱补铁补血的效果。
- 上一篇:怎么缓解背痛
- 下一篇:男人和女人睡眠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