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容易造成心情烦躁。所以说应该了解心情烦躁的原因,辩证控制情绪才能让你的心智更健康。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王维的诗作《苦热行》,隔了几百年,居然鲜活地描述了杭州近日的高温天气,有人戏称:“买了张凉席,一困(睡)变电热毯;带小狗儿出去遛弯,一下变热狗了;麻将牌儿刚码好,居然直接糊了!”
糊掉了,人心,也在这一片粘糊糊、聒噪噪的热浪中,糊掉了:上班不爽,下班回家也岔气,人不知什么时候就跟刺猬似地……
人为什么会热到心情受损?天气热,怎么让心灵避暑?记者请教了科学家、医生,为您解读高温带来坏心情背后的科学道理,希望能开出心灵解暑的方子。
盼您也能达到王维诗作收尾时,那笔锋一转的清凉意境:
“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谦谦君子
如何成了“老虎屁股”碰不得
“人遇到任何不舒服,都会产生情绪上的变化。对热的敏感和它带来的不适,会让人和痛了、累了一样,产生心理上的不快乐。”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副院长、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冯斌说,这段时间,他的门诊里,精神科很多病人的病情都加重了,“人一热,最容易产生不安、烦躁的情绪。”这时候,平常的窈窕淑女、谦谦君子,都有可能早就在心底“变形”成了“老虎屁股”——碰不得。
一些研究表明,有些暴力行为与温度有关,夏日的高温可增加暴力行为。但是当温度达到一定高度,再升高暴力行为反而减少。
温度也与人际吸引有关。
高温状况下室内的人比在常温下室内的人易于对他人作出不友好的评价。
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心理状态,而高温或温度回升时,人的精神状态则容易产生波动和异常。适度的温度和光照,可以触发人的警觉水平,高温强光则使人烦躁易怒。
所以高温的夏季,往往是治安案件的多发阶段,比如性侵害案件、人身伤害案件,都有高发特点。
供血不足
只好亏待控制情绪的大脑皮层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高压医学杂志和环境中心主任克劳德·皮安提多西,曾经做过热浪对人体影响的研究,“通常情况下,人体有着自动调节体温的机制。首先是传导,通过将热量运送到皮肤表面,之后,通过对流的形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但是周围温度越高,散热就越难进行,当气温超过体温之后,外界的热量就反而会流入人体了。”皮安提多西说。
当外界的温度高于人体体表温度(一般在36℃、37℃左右)的时候,身体就会大量调动自身资源,来散热。“这个时候,人的血液,会调动到外周系统,帮助排解热意。”
但是人体内的供血,是“计划经济”,在资源份额减少的情况下,大脑的保护机制就启动了,它将重新分配大脑各个部位原本享有的血供量。
分配原则是这样的——
依据大脑结构的重要程度,首先保证大脑内部、后部,相当于人的中央处理器的生命中枢机构,能够正常运行。
这么一来,大脑皮层部分的血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大脑皮层,是只有高等动物才具有的大脑机构,它控制着人的行为决策和情绪管理。
如果皮层供血不够,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出现问题——情绪失控。大脑皮层不工作了,人就会表现出更多的动物性,思维能力下降,一触即爆的可能性增加。
- 上一篇:怎么使用牙线清洁口腔
- 下一篇:夏季用车有什么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