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转眼又到了万物复苏的春季了。春天气候逐渐转暖,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因此应注意保健养生。
春季养生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面对如此美丽的春天,我们应怎样“顺时养生”?
多吃蔬菜
经过冬季之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均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失调。因此,春季到来,人们一定要多吃蔬菜。
揉肺经肺经
在我们手臂的内侧,它经过肩窝向下延伸到大拇指,所以我们取它上下两端的穴位来按摩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一个是在肩窝位置的中府,另一个是大拇指的少商穴,每天早晨起床用手半握拳各敲一百遍。
梳头顶
每天早起以手指甲从前发际梳到后发际一百遍,坚持下去,自会发质光亮还有助黑发生发神清气爽,并且对高血压头晕头痛失眠神经衰弱有一定的效果。
嚼点香
香葱香菜花生这些很香的食物,都是很适合迎春的时候吃的,因为它们都可以促进阳气生发,适应春天的自然规律。
多喝粥
在早餐或晚餐中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保健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
早睡早起
春季,晚上不要睡得太迟,早上要早起,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起床后宜披散着头发,松开衣扣,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这样使思维易迅速活跃起来。老年人晚间睡眠质量一般不高,宜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
看喜剧
春天肝气生发,肝在情绪主怒,所以应注意调控情绪,多听笑话,多看喜剧,保持情绪通畅,让今年有一个好的开头,并顺势保持下去。
适合春季食用的植物性食物主要有以下种类
1、葱
葱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健胃、发汗、去痰、杀菌的功效。葱白可通阳发汗、解毒消肿;葱叶能利五脏、消水肿;葱汁可散淤血;止痛、解毒;葱根能治便血及消痔。《本草纲目》中关于用葱治病的药方共有54个,可治数十种病。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矿物质、钙、磷、铁、镁及食物纤维,其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高10倍。葱所含的葱蒜辣素,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在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吃些生葱有预防作用。吃油腻食物后,再适量吃些葱,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生葱正月忌食。
2、姜
姜,性温、味辛,属阳,可发汗散寒、止呕祛痰,对感冒、呕吐等症有显著疗效。俗语说:“早上吃姜,补药汤汤;晚上吃姜,痨病戕戕。”因为一天当中,早晨阳气生发,食姜能提升人体的阳气,可加速人体血液循环,促进胃液分泌及肠道蠕动,帮助消化,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春季食姜同于此理。作为调味品,在烹制荤腥菜时加姜可以矫味;凉拌菜时加姜丝可以增味;饭前食用泡姜、酱姜可以开胃;特别是春季烹制鱼、虾、蟹等水产品时,加入姜末、姜汁还可解毒杀菌。不过,生姜一次不宜进食过多,以免姜辣素刺激肾脏。因为生姜辛辣,凡阴虚内热、热病、疮疡、痔疾者应忌之。即使无内热之人,也不宜多食。姜变质后会产生致癌物,所以烂姜、冻姜不要吃。
3、韭菜
韭菜,温中下气,能补虚益阳,调和脏腑,止泻血脓。韭菜的助阳固精作用突出,是娇嫩鲜美的“起阳草”,有天然“伟哥”之称。韭菜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不仅是调味佳品,而且是富含营养的佳蔬良药。韭菜叶热根温,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春季气候忽冷忽暖,需要保养阳气,常吃韭菜则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最宜人体阳气。韭菜中的植物性芳香挥发油、硫化物、纤维素等成分,具有促进食欲的作用,并能降低血脂,对高血脂及冠心病有好处。韭菜四季常青,尤以春季最为脆嫩鲜美。韭菜有多种吃法,可作主料单炒,也可焯水后凉拌,作配料可以与鸡蛋、肉丝同炒,清香宜人。
4、菠菜
菠菜,在古时候被人们誉为“红嘴绿鹦哥”,又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意。《本草纲目》认为,食用菠菜可以“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菠菜不仅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和铁,还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及叶酸和钾。丰富的B族维生素含量使其能够防止口角炎、夜盲症等春季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菠菜对缺铁性贫血有改善作用,能令人面色红润、光彩照人,因此被推崇为养颜佳品。菠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E和硒等抗氧化剂,有抗衰老、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能激活大脑功能,有助于防止大脑的老化。菠菜烹熟后,其性偏于平和,易消化,特别适合老、幼、病、弱者食用;煮汤食之,有寒冷润滑的性能,能通小便,利肠胃,清积热。高血压、便秘、头痛、面红者,可用鲜菠菜经热水烫五分钟后,取出凉拌,一日二次食用,颇有疗效。因菠菜含有草酸,进入人体后与其他食物中的钙质结合,会形成难溶解的草酸钙,因而影响人体对钙质的正常吸收,所以炒食时可先用沸水烫软。也可以同时多吃碱性食品,如海带、水果等,以促使草酸钙溶解排出。
- 上一篇:春季要如何对抗回南天气
- 下一篇:春季如何预防皮肤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