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测量体温,无论是自己感觉身体不适时,还是在一些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但测体温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多讲究。测体温的时间把握不准、方法不正确,都可能让测量结果出现偏差。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测体温的正确时间和方法,避免因大意而造成错误的判断。
不同部位测体温的时间
腋下测量:腋下是最常用的测量体温部位之一。一般来说,腋下测量体温需要5-10分钟。这是因为腋下的温度相对稳定,但需要一定时间让体温计与人体温度达到平衡。在测量前,要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然后把体温计的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加紧体温计。测量时间不宜过短,否则体温可能还未充分传导到体温计上,导致测量结果偏低;但也不宜过长,过长时间可能会因出汗等因素影响测量准确性。
口腔测量:口腔测量体温通常需要3-5分钟。口腔内温度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定。测量时,要先将体温计消毒,然后把体温计的水银端放在舌下,紧闭口唇,不要用牙齿咬体温计,也不要说话。由于口腔测量直接接触体内温度,所以达到平衡的时间相对较短。不过,口腔测量不适合婴幼儿、意识不清者或正在咀嚼口香糖等情况的人群,以免发生危险。

肛门测量:肛门测量体温一般需要3分钟左右。这种方法常用于婴幼儿或无法配合其他测量方式的人群。测量前要在体温计的水银端涂上凡士林等润滑剂,然后轻轻插入肛门2-3厘米。肛门测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人体内部温度,但操作时要特别小心,避免损伤直肠黏膜。
正确测体温的注意事项
测量前的准备:测量体温前,要确保体温计干净、完好。如果是水银体温计,要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如果是电子体温计,要检查电量是否充足。同时,测量前30分钟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喝热水或冷饮、洗澡等,这些行为可能会影响体温的准确性。
测量时的姿势和状态:测量体温时要保持安静,避免活动和说话。不同部位测量时都要保证体温计与测量部位充分接触,以确保热量能够有效传导。例如腋下测量时要夹紧,口腔测量时要紧闭口唇,肛门测量时要插入合适深度。
测量后的读数和处理:测量完成后,读取体温计的示数时要水平持体温计,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体温计的尾部,慢慢转动,使刻度与自己的视线平行。如果是水银体温计,读取后要将体温计消毒,一般可以用酒精棉球擦拭;电子体温计可以按照说明书进行清洁和保存。
体温异常的判断和处理
正常体温范围:正常腋下体温一般在36℃-37℃之间,口腔体温在36.3℃-37.2℃之间,肛门体温在36.5℃-37.7℃之间。不过,体温会受到年龄、时间、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婴幼儿体温略高于成年人,清晨体温略低,下午和傍晚体温略高。
低热情况:如果体温在37.3℃-38℃之间,属于低热。低热时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敷额头、擦拭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同时要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如果低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乏力等,应及时就医。
高热情况:体温超过38℃属于高热。高热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甚至惊厥等情况。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来降低体温。退烧药的作用是通过调节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散热增加,从而降低体温。但要注意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用药。同时,要及时就医,查明发热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通过了解不同部位测体温的时间、正确测体温的注意事项以及体温异常的判断和处理,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体温,及时发现身体的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重视体温测量的正确性,不要因大意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细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
























